優質的服務流程
· quality of service processes ·
- 需求溝通傾聽客戶需求,了解用戶使用環境和現場工況
- 方案設計根據現場實際工況,針對性出具解決方案
- 合同簽訂技術和商務規范確認,簽訂合作協議
- 產品制作選擇最優質的元器件,嚴格按照技術協議
- 調試安裝現場規范安裝,靜態動態調試,分析儀運行
- 售后服務后續維護,持續跟進,終身維修
山東濟南市槐蔭區太平河南路1567號均和云谷濟南匯智港6號樓
但對于很多“前輩”環保企業家們來說,環保熱度的持續上升,也未必都帶來“好消息”。比如蜂擁而來的各路資本,圍繞治理項目以無視成本底線的超低價勝出,引發行業惡性競爭現象;比如,不少民營企業家抱怨那些有利可圖的ppp項目大多落入央企、國企手中;再比如,為了扶持本地區的節能環保產業,有不少“地方保護主義”色彩濃厚的政策出臺……
應該看到,環保產業的訴求正在發生變化。就在幾年前,當它被初次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國民經濟新支柱提法的時候,企業家們討論的還是呼吁政府放開市場、釋放需求。而隨著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持續深入推進,相關治理、監測、修復等市場次第放開,政企合作成為國策時,規則、公平、理性,這些取而代之成為環保產業界討論的新關鍵詞。
必須指出的是,與其他新興行業不同,環保產業有著特殊的屬性。其中,作為環境保護、生態治理的物質基礎,它本質上是政企雙方聯手為公眾提供性價比高的環境公共產品和服務;而產業能否健康蓬勃地發展,也離不開雙方真正富有效率的合作。特別是具有引導性的政府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環保產業發展的走向。
為什么國內市場曾經有那么多的山寨手機、淘寶同款?那是因為有相當數量消費能力有限、選擇犧牲品質而只去追求符號的消費群體。而當大批“不辭辛苦從海外背馬桶蓋電飯煲”的消費群體出現時,對中國制造的品質和創新力提出了真正切實的需求,于是供給側改革恰逢其時。
在環保產業,不可否認也會有這樣的階段。
當個別地方政府將環境治理視作政績,或者對治理工程的性價比、風險因素缺乏專業判斷時,低質低價的治理工程有其生存的空間。但我們也越來越多地看到,很多地方政府選擇或開始選擇有實力的專業企業為合作伙伴,幫助顯著提升城市面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在“十三五”和更遠的未來,我們希望地方政府一方面相信市場的力量,尊重市場的規則,真正激發社會資本參與節能環保產業的活力;另一方面,其在代表公眾采購環保項目和服務時,也要開始做理性的“消費者”。我們相信,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公眾環境意識不斷提高,“識貨”的地方政府會越來越多,圍繞治理工程的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體系會建立、完善。
而對于身處其中或是意圖加入環保產業的企業而言,也應目光長遠,有責任,有追求。在當下價格戰勢正緊時,不僅不 “火上加油”,更要將其視之為 “戰場應在別處”的信號:當顛覆既有商業規則的“野蠻人”大批出現時,明晰企業競爭力,蓄積創新力,調整發展方向的步伐應該快一點,再快一點。
比如,綜合環境服務商從單個項目的廝殺中脫身,而憑借積累多年的專業優勢為地方環境治理制定全面解決方案,在城市發展中尋求更大更持續的市場空間;比如中小企業,專注做好的產品和服務,保持細分領域的技術優勢,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能找到自己的市場位置。
當垃圾、污水項目競爭白熱而苦于發展受限時,企業家們應該看到,中國的環境治理、生態修復還有太多亟待發力的領域,需要政府和企業的通力合作,特別是需要后者貢獻富于效率和專業性的解決方案。
眼下的黑臭河道治理與景觀開發,海綿城市建設,土壤修復與開發,工業園區、行業vocs治理,機動車污染防治,城市廢棄物綜合利用與處置……這些動輒就有百億、千億市場空間的領域,還存在太多技術、專業解決方案、運營模式的空白;而資本市場的活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革新,也給企業提供了更多推動變革的可能。
很多環保圈內的企業家都很推崇華為,認為它是真正意義上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世界型企業,從默默無聞到業內領先的過程中,沒有政府扶持,沒有概念炒作,有的只是對技術、對專業、對創新的執著和投入。面對同樣體量巨大的節能環保產業市場,何不期許自己能成為環保業界的“華為”?
(原標題:評論:我們能否擁有更多期待?——“十三五”環保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