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服務流程
· quality of service processes ·
- 需求溝通傾聽客戶需求,了解用戶使用環境和現場工況
- 方案設計根據現場實際工況,針對性出具解決方案
- 合同簽訂技術和商務規范確認,簽訂合作協議
- 產品制作選擇最優質的元器件,嚴格按照技術協議
- 調試安裝現場規范安裝,靜態動態調試,分析儀運行
- 售后服務后續維護,持續跟進,終身維修
山東濟南市槐蔭區太平河南路1567號均和云谷濟南匯智港6號樓
本文圖片均來自 中青在線
中青在線5月24日消息,環保部調集了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計劃用一年的時間對京津冀及其周邊的28個城市進行25輪督查。這樣的執法力度在中國環境治理史上前所未有,目標卻十分清晰,保衛藍天。
最新的數據是,4月7日至5月19日,一個多月的時間內,督查組共檢查了1.2萬家企業,有8000多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其中沒有任何治污設施的“散亂污”企業3000家,甚至連北京市區內都有這樣的問題企業群。
事實上,環保部每天都在更新問題清單,結論大同小異,問題企業占七成,其中1/3是“散亂污”。
這些數字也引發了諸多討論:為什么檢查的企業中,有近70%的都有問題;“長了牙”的最嚴環保法已經執行兩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進入收關之年,為什么居然還有大批沒有任何手續和沒有任何治理能力的“散亂污”企業潛伏在京津冀;為期一年的保衛戰究竟能不能換來藍天?
帶著這些疑問,中國青年報記者獨家專訪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深入了解這輪藍天與霾背后的博弈。
5.6萬家黑戶“散亂污”橫空出世?
環保部每天公布的問題清單中,一個新名詞高頻出現——“散亂污”,在田為勇看來,今年的大規模督查中,“散亂污”企業是環保執法人員死磕的對象。
田為勇給“散亂污”企業貼上了這樣幾類標簽:沒有工商登記、沒有環保手續的“黑戶”;工藝落后,不符合產業政策;沒有任何治理設施、污染較重;不符合當地規劃布局;只有個別經營者受益,嚴重危害周邊群眾健康。
這樣的“散亂污”在京津冀及周邊的28個城市中有多少?環保部根據各地上報的情況初步統計的數字令人瞠目結舌:5.6萬家。
“但實際數據估計還要多得多”,田為勇說,從供電部門那里推算出的“散亂污”企業的數量一個更驚人的量級,或許以百萬計。僅在廊坊市文安縣的幾個鄉鎮就發現了2000多家“黑”膠合板企業,絕大多數都不在地方上報的名錄中。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經執行兩年,為什么今年才開始嚴打“散亂污”。田為勇解釋說,對“散亂污”發力,可以看做是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進入掃死角的階段。
前期的治理瞄準的是鋼鐵、化工、機動車等排放大戶,隨著治理的深入,排放大戶被看住后,一些隱蔽的、分散的、不在冊企業的污染問題被凸顯出來。
尤其是去年冬天幾次紅色預警期間,環保執法人員在一線發現,“散亂污”這個特殊的群體,其實是很多地方最重要的污染來源。
田為勇介紹說,以北京為例,環保部在去年年底就提出,北京市不能一味地強調外來污染的輸入性問題,北京城鄉結合部的工業大院對本地污染貢獻較大,需要花大力氣解決。這些獨門獨戶的院子,關起門來就是一個個隱蔽的污染源。
重視本地“散亂污”治理的內容也寫進了中央環保督察組給北京的督察建議中。
就在5月18日的一次檢查中,督查組在北京朝陽區發現,治理了多年的“十里河”建材市場仍存在很多問題。30多家石材加工企業無法提供環保手續,無營業執照或注冊地為異地,安裝有大型切割機等大型加工設備,車間內充滿粉塵,部分粉塵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粘合膠露天攪拌,VOCs無組織排放嚴重,車間內異味刺鼻。
也就是在這一天,環保部發布空氣質量預警,北京市也可能出現重污染過程。與以往不同,這次超標的污染物是臭氧,而無組織排放的VOCs恰恰是臭氧生成的重要因素。
在督查緊盯的28個城市中,“散亂污”企業群絕非個案,幾乎沒有哪個省市獨善其身。
令田為勇印象深刻的還有天津北辰區劉家碼頭村,那里集聚了數百家廢塑料回收、廢舊電器回收、廢油桶油壺回收等作坊,以及利用廢品加工的小家具、小機械等企業。路兩旁堆的化工廢料像小山一樣,蚊蟲亂飛,多處燒荒火點,黑煙四起。
田為勇說,曾經隱蔽著的“散亂污”產業群已經成為今年藍天目標的攔路虎之一,必須花大力氣死磕,環保部的要求是,10月之前,不能完成整治的一律關停。
靠“天眼”指揮,人海戰術也得科學發力
一個在業界引發廣泛爭議的現象是,大規模督查啟動的這一個多月間,督查人員發現有環保問題的企業比例高達70%,有的督查組甚至“百發百中”,查的企業個個有問題。這是不是意味著之前兩年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放過了這些問題企業,此前的環境執法出了問題?
田為勇說,揪出問題企業的比例高了,是因為這輪督查行動動用了一項在全世界都算得上頂尖的技術,熱點網格分析法,利用衛星反演技術,從天上確定了污染來源。
他進一步解釋說,通過衛星遙感和大數據分析,專業人士可以獲取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累計的濃度數據。環保部門再進一步細化,把整個督查的地區劃分成36000個3×3平方公里的網格,并根據濃度高低選出大氣污染濃度最高的2980個網格進行重點檢查。同時,為了兼顧每個市的污染重點區域,再排序出每個市污染最重的100網格進行檢查。
兩個數據相加再排重之后,大概有3600個左右的網格是此次大督查要盯住的區域。
田為勇說,過去環保部門也曾對污染企業做過地毯式的檢查,但精準度遠遠不如現在這樣,依靠衛星把檢查范圍鎖定的每個9平方公里的網格中。
事實證明,污染濃度高的那個網格一定藏著污染者,要么是鋼鐵化工這樣的大企業,要么就是散戶的污染集群。田為勇說,這樣靠著衛星、大數據去找隱蔽的污染者,有的放矢,自然百發百中。
通常一個督查組由8名執法人員組成,每輪檢查持續兩周,而且一定是跨行政區交叉檢查。田為勇說,每天每個督查組都會拿到一份來自環保部的檢查建議目錄,這份名錄的依據既有此前地方政府上報的“散亂污”企業的名單,也有衛星數據提供的熱點網格濃度排名表,而后者更為重要。
田為勇特別強調,以9平方公里為單位的熱點網格排名其實是動態調整的,發現一處,整治一處以后,被整治網格的污染濃度就會下降,退出高危區域,而此前隱蔽著的問題網格或許就會凸顯出來。執法人員再按圖索驥去找。
另一個提高執法精準度的幫手是群眾的舉報。田為勇說,大督查中不少隱蔽的污染集群被揪出來,都得益于當地老百姓的舉報。
環保部已經通報了一批問題突出的污染集群,包括河北省邢臺市經濟開發區火炬街道辦事處等鄉鎮集聚的1000余家小板材、板條加工廠;廊坊市文安縣、大城縣轄區鄉鎮集聚的300余家噴涂加工廠;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唐王鎮集聚了近80家廢塑料加工點,濱州市無棣縣集聚了一大批廢塑料加工作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陳留鎮和半坡店鄉集聚了近100家預制板加工點。
田為勇說,這些連片的“散亂污”集群完全沒有任何治理設施,嚴重危害當地環境,已經頑疾。但居然有的鄉鎮還把這樣個別人受益、嚴重損害生態的小產業稱之為地方經濟支柱。
解決“散亂污”,最終需要地方政府下決心
5月10日,環保部通報稱,將對廊坊市的大氣治理問題進行掛牌督辦,理由是該市部分“散亂污”企業集群違法排污問題突出,而問題的根源在于部分基層黨委、政府認識不到位、履職不到位。
這份通報還指出,廊坊市下轄的文安縣膠合板企業集群環境污染嚴重,約2000家膠合板企業和塑料加工企業中,大部分廠區環境臟亂,VOCs排放基本無治理措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基本處于直排狀態;大城縣有色金屬加工和保溫材料企業眾多,廠區臟亂,無組織排放突出,污染物直排問題嚴重。環保部要求廊坊市,有關督辦事項須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
田為勇說,此次大督查不僅要發現污染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督促地方政府承擔起解決這些問題的責任,既要督企,更要督政。所以在調集5600名執法人員去一線發現問題的同時,環保部每個月還將派出巡查組,督促檢查地方政府整治、取締違法排污企業的力度。
根據發現的問題,從5月起,環保部已經陸續給京津冀及周邊的28個被督查的城市都提交了其轄區內的問題清單,環保部的巡查組每個月都將把問題清單上的企業的整改情況梳理一遍。
田為勇說,目前,環保部已經向地方政府遞交了2000份問題清單。在以后每個月的巡查中,環保部都要按“完成整改、正按進度整改、整改進度慢、未整改”等四個尺度對地方政府的整改力度進行考核,轄區內整改力度緩慢的地方政府,環保部將進行公開約談,或是對該地區進行環保區域限批。
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個多月中,田為勇聽到的最多的質疑是,環保揮刀斬向這些成千上萬的企業,是否會影響當地經濟發展。
在田為勇看來,這正是地方政府需要給出答案的問題。這些“散亂污”企業,絕大部分沒有工商登記,對地方經濟其實沒有任何稅收貢獻,但卻給地方留下了環境的爛攤子,整治和恢復的費用難以估量,危害群眾健康的損失更是難以估計。再有,這些“散亂污”企業集群與中央對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的定位也嚴重不符,應該做出調整。
田為勇說,不可否認有一些產業,比如廊坊文安縣的膠合板產業是有市場的,老百姓需要,對這樣的產業,需要地方政府進行升級扶持,規范生產。
對“散亂污”的整治,環保部已經給出了治理大限,今年10月,治理無望的一律取締。
5月底之前,環保部還將發布一次“散亂污”的清單名錄,這一次將是一份更清晰、更完整的問題清單,環保部將以此為依據,與地方政府簽訂整治的責任書。京津冀及周邊的28個城市需要作出承諾,整治清單上的散亂污。
在田為勇看來,如果5.6萬家散亂污企業都能管住,加上此前一直盯住部分的鋼鐵化工類大企業也能確保達標,那么今年的藍天目標是可望可及的。
(原題為《獨家揭秘史上最大規模的環保大督查》)